山东济南童康儿童医院

暂时性抽动障碍是怎么一回事

  不少家长为学龄期子女的“挤眉弄眼”或“咳嗽”而苦恼,而且就医,成效不大。这是怎么啦?是家长的“吹毛求疵”呢还是医生的“水平不高”?为回答这个问题,就需要家长和医生来共同关注一个容易误诊误治的常见病──儿童暂时性抽动障碍。

 
  现在学龄期的儿童,大多数是一家人的“的宝贝疙瘩”,除了生活上的、学习上的关照有加外,担心的恐怕就是儿童的健康问题了;“眨眼看眼科,咳嗽看耳鼻喉科或儿科”,家长自认为这样的“知识”还是有的,而一个医生看不好换另一个医生、一个医院看不好换另一个医院,这样的“条件”也是有的;但是,即使是这样的“小毛病”,还是屡治屡不见效,这怎么能不揪心、怎么能不苦恼?
 
  暂时性抽动障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?
 
  暂时性抽动障碍是一种心理(精神)方面的疾病,国内的儿科教科书多把其划归到神经精神疾病的范畴,美国新的尼氏儿科学第五版把其划归心理障碍的习得障碍项下,ICD-10把其划归精神与行为障碍,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也将其收入其中。暂时性抽动障碍又称局部抽搐症(Tics),是由于一组肌肉的突然的收缩引起的无目的性的抽动,动作快而不自主,并经常重复。其原因有三:①原来的具有保护性意义的动作(如结膜炎、眼异物引起的眨眼、咽炎引起的咯痰声),以后变为习惯性的动作,②由于模仿他人的习得性动作,③由于精神刺激、心理压力较大,为了紧张情绪的渲泄而致。暂时性抽动障碍常见于4-10岁的儿童,但常于学龄期容易被发现,男孩多见。抽动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,如睑肌抽动导致挤眼、呲牙,喉肌抽动导致咯痰声,颈部和四肢肌肉抽动导致头抖动、点头、扭脖子、摇手臂、抖腿等,但以前二种抽动为常见和容易被家长发现;故经常首诊于眼科和耳鼻喉科,偶尔也就诊于儿科。我们作过一个临床的调查研究,发现患儿有内向、任性和固执的心理特征,当他们的家庭社会环境较为紧张和严厉,其情绪不敢发泄或无处发泄时,抽动就会成为其情绪发泄的一种转换形式。费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,眨眼、咳嗽等反射动作能有效地减少人们的紧张状态,国外学者早就注意到,当儿童从抽动中感到愉快或满足后,该行为即可保留下来,并在不适、失意或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表现出来,如果这种紧张的状态(儿童的个性和特殊的家庭环境所造成)持续存在,抽动就可能成为一种习惯而长期固定下来。
 
  医生如何对待暂时性抽动障碍?
 
  医生应当从全科医学的角度来对待病人。首先,应了解是否还存在有导致抽动发作的学病因,治疗结膜炎、咽喉炎等(可惜这样的机会并不多)。其次,要求家长密切配合,参与其中:一方面疏导家长的紧张心理,不要过分关注和提醒儿童的抽动动作,对其抽动动作采取行为医学的“消退法”(条件反射不强化会自行消退的原理),不要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加大儿童的学习压力,要引导儿童的多方面的兴趣,使学习生活张弛交替;另一方面,可对儿童的抽动采取“松弛”或“厌恶”。第三,药物治疗。由于单纯的心理行为干预不可能速见成效,因而不可能及时地中止家长的求医行为,因而不利于及时打断儿童的“环境紧张─抽动”的恶性循环,故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主张及早给予控制抽动的药物,可供选择的药物有氟哌啶醇、泰必利、苯海拉明等。唯有及早地中止抽动的发作,方能有理由对儿童的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(行为医学谓之“正强化”),从而有利于疗效的巩固;只有打断恶性循环,才能有利于心理行为治疗的进一步进行,而终控制儿童的暂时性抽动障碍。


上一篇:儿童抽动症具体的危害
下一篇:为什么儿童患有抽动症概率比较高

如有疑问,可免费咨询在线预约,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为你认真解答疑问,我们的服务人员将热情为您服务!

山东济南天使儿童医院地址:济南市迎泽区